過程工程所等“典型銅冶煉固廢中有價金屬梯級回收利用技術與應用”通過成果鑒定
12月20日,由過程工程所朱廷鈺研究團隊牽頭,云南銅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銅業分公司、昆明理工大學共同完成的“典型銅冶煉固廢中有價金屬梯級回收利用技術與應用”項目順利通過了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組織的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由清華大學郝吉明院士擔任主任,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賀泓院士擔任副主任。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徐文青研究員代表項目組對成果整體情況進行了匯報。她指出,我國銅消費量約占全球銅消費總量50%以上,位列世界第一。80%的冶煉采用火法工藝,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產生銅冶煉渣、除塵灰、陽極泥等富含有價金屬的固廢,其潛在資源化價值高達1500億/年,但目前固廢中的有價金屬資源化利用率較低,亟需進行技術研發。
為解決上述難題,朱廷鈺研究團隊帶領項目組進行聯合攻關,研發了“典型銅冶煉固廢中有價金屬梯級回收利用技術”。闡明了銅渣脫硫的影響因素及機制,揭示了有價金屬在脫硫過程中的浸出特性,研發了環形雙向噴頭及新型煙氣逆噴洗滌裝置,構建了銅渣液相催化脫硫耦合高效回收技術體系,實現了銅、鋅元素高效回收。此外,揭示了銅煙塵有價金屬梯級回收分離機制,研發了基于電積法的銅元素回收與浸出液開路除砷技術,建立了銅煙塵有價金屬梯級分離耦合開路除砷技術系統,實現了銅、砷等元素的高效分離和回收純化。再次,解析了陽極泥硫酸化焙燒及浸出過程有價元素遷移轉化規律,開發了貴金屬組分絡合-還原梯級回收方法,形成了陽極泥有價組分梯級分離耦合貴金屬絡合回收技術,實現貴金屬組分高效回收。據合作企業技術負責人張輝高工、羅永春高工介紹,項目成果自2015年2月起,先后在云南錫業股份有限公司、云南銅業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銅冶煉企業實現推廣應用,有價金屬回收率顯著優于傳統技術,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鑒定委員會表示,該項目通過關鍵技術和裝備創新,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典型銅冶煉固廢中有價金屬梯級回收利用技術體系,為銅冶煉固廢資源化利用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
線上鑒定會現場
(環境技術與工程研究部)